親子陪伴這件事情是為人父母後的艱難課題,小孩就是大魔王般的存在,
每個時期都會出不同的難題,真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啊!
所以現在我們都會觀察身邊朋友的各式各樣親子相處方式,
也常常思考以後我們想要「以什麼樣的型態」怎麼樣陪伴在庫巴身邊。
亞尼克規劃這個問卷,正好讓爸爸媽媽們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陪伴是否合宜,
題目看起來都很簡單,不過在作答的過程中會不斷去思考自己平日的相處,
我想小朋友可能不太會表達,不過比起你丟玩具給他玩、
或是開電視和開ipad給他看卡通,
其實大部份孩子內心最喜歡的還是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做任何事!
沒想到我心中想的剛好和專家建議的觀念相符合呢,
就是「比起陪伴的時間,更重要的是陪伴的內容,
以及過程中是否有正面的互動,才稱得上是優質陪伴」
身為媽媽的我,有時候也會失心瘋買很多新奇的玩具給小孩玩,
其實我自己在買玩具給庫巴的時候,
有點會藉由因為買玩具這個行當作自己多麼疼愛庫巴~
會覺得「我小時候可沒有這麼多玩具~庫巴真幸福!」
欣喜的拿給庫巴玩之後,發現她根本只一下就跑來黏我了 …
但是如果我又跑去拿那個玩具,庫巴還會來跟搶!
小孩還是喜歡跟爸媽一起玩吧~因為就最好的玩具 XD
當然也偶爾媽想放風的時候,還是會讓她自己去玩~
然後等她玩膩了來找我,
在陪一下然後我再繼續放風這樣無限循環 XD
陪小孩玩真的要有很多體力才行啊 …
在這份問卷中,我測試的結果是屬於【過度陪伴型】如下:
您陪伴類型 :陪伴過度型
代表卡通人物:哆啦 A夢-大雄
容易養成孩子的特徵 :
孩子依賴感很重、卻乏自主能力,
容易因挫折到灰心沮喪,
雖然個性天真善良且對人友善,
但人際關係受限容易被他人霸凌,相對容易霸凌他人,產生兩種極端的表現。
但其實我測有點不太準確,因為這份調查的小孩年齡是 5歲左右的年齡層,
庫巴也才 1歲多,所以有些問題就沒辦法做選擇~
教育專家有提到一點是「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,鼓勵父母需要建立優質陪伴的觀念,
建議每周至少四天、每次至少一小時、多正面鼓勵與專注傾聽,
孩子可以因為父母的陪伴而有不同。」
這點我非常認同,雖然現在庫巴的年紀還是必須無時無刻陪伴在他身邊,
不過陪伴時我也是有一點小技巧的~
我看過一個文章是說,在這陪伴的過程中,
爸媽盡量不要總是對小孩說「不可以做這個!不可以做那個!」
因為小孩可能不太懂為什麼,可能會讓小孩心裡有負面發展,
所以爸媽要指出這個行為或是這個東西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,
把「左輪不可以拿!!」
改成「不要拿左輪喔!打到頭~頭會爆炸會痛痛喔~」之類的~
其實我只要不是太危險的環境或東西,我都讓小孩去自由發揮探索環境,
因為我不怕她弄亂,反正在整理就好~(雖然老公會念,管他的)
偶爾我會整理給庫巴看,因為小孩模仿力很強,幾次之後,
庫巴就會先把東西全部拿出來,然後又全部塞回去,
當然她大部分都是把東西分別塞在不同的位置或縫隙,
所以有時我會找不到~~~QQ(哭哭)
另外亞尼克的親子問券調查的結果把調查結果分成四類,其中三種看了會驚訝:
過度陪伴的小孩會變成大雄,會時常依賴著小叮噹無法自主,
可能在學校會被同學胖虎欺負之類!
陪伴不足的小孩就會變成流星花園的道明寺,缺乏安全感,
會藉由一些行為吸引別人注意,或使用物質上的東西來尋求同儕認同,
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!
所謂假性陪伴的意思就是,當父母在陪伴小孩的時候,
可能因為某些事情而中斷陪伴,例如隊友揪團拯救紐約之類啦~
或是忽然廠商說要趕稿之類等等~
所以小孩為了要吸引父母注意會用一些小手段來獲得關心,
像是使用獅吼公的技能~這技能是非常可怕的!!
好加在!這個報告除了嚇嚇我們父母之外,還好有請到專家來指點迷津,
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唐先梅教授呼籲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
最需要的是父母適當的參與、鼓勵和了解,現代父母都很忙,
因此需要學習的是優質的陪伴,並提供「41愛多多」金訣:
每周至少四天、每次至少一小時、多多正面鼓勵、多多專注傾聽,
才是優質的愛陪伴。透過學習從孩子的視角觀察,欣賞孩子的想法,
保持與孩子雙向的互動和溝通,一旦孩子真正感受到關心、
真誠、理解,許多衍生問題將得以朝正向改變!
雖然大家都說2歲之後是大惡魔~
不過小孩真的是每個時期有不同的有趣之處的呢~
爸媽們就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就好囉~(講是這樣講,其實我每天都在累計暴怒值XD)
祝各位新手爸爸媽媽育兒愉快囉!!